决策参考
首页 > 决策参考 决策参考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信息来源: 济宁学院 发布日期: 2013-09-27浏览次数: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周远清(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一、努力提高大学的文化自觉

大学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大学要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大学要直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学三大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一段时期培养“红色工程师”、“灵魂工程师”等口号也激励着大学的青年为之奋斗。这些观点都被大家所认同、所接受,也是大学一直所践行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所有这些大学职能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传承、实践、创造文化。从这一意义出发,大学就是实践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场所。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了大学,大学同样承担着实践、传承、创造文化的重任。特别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它的这种功能。大学的文化自觉,在于大学要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当代中国的大学应该摆脱纯粹的功利性甚至是工具理性的困扰,在走出“象牙塔 ”,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更应牢记其民族的使命、文化的重任,更应自觉地认识、领悟和把握自身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大学的文化自觉,也在于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时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大学的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大学的科类单一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变,很多大学的学科更加综合,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得到了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逐渐融合起来。这不仅改善了人才培养的环境给学生更加广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大学更好地把实践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重理轻文、单纯培养“专业”人才、单纯传授专一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学的文化自觉更在于积极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应该看到促进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大学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无论是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发展都与促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密切相关。只有把大学的具体任务、短期任务和大学的历史使命、长远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实践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任务自觉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大学才能担当起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同时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更重要的也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上要以直接促进全社会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为己任。

二、大学要为建设和谐文化作贡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在自己民族发展的长河中形成并发扬光大的它又是在长期的与各国家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借鉴而发展的“和谐”体现着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和谐”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为贵”的哲学,“和而不同”的理念曾深深影响着中华文化的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不能只看到经济上取得的业绩只研究经济社会的更加开放更要看到弘扬中华文化的业绩包括文化的更加开放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和谐文化的建设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大学要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将和谐文化渗透到人才培养之中。就是要遵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文化思维、和谐文化观念与和谐文化精神用和谐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使高等教育的人才群体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谐文化也是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脱离这不仅妨碍着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大学在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大学要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要不断促进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融合就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与科学和谐文化的培育和熏陶引导大学生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在构建和谐文化中大学也要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高等教育的开放加强了我国大学与世界各国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的大学迅速跃上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博采众长受益良多。高等教育的开放也为我们更加广泛地宣传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创造了条件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域土中生根、发芽。如何更加广泛地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就成为大学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方面。因此大学应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下更加开阔国际视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加强中外文化沟通以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扩大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使之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往往又与人文素质教育同时使用应该说文化素质教育开始提出时还引起一些争论和质疑但这个时间很短原因就在于它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与熏陶为内核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极大兴趣。在许多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报告几乎场场爆满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思索。文化素质教育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轰动同时又久盛不衰其关键就在于“文化”二字上。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而且已为不少人所接受。我们认为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或者说三要素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素质”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准确定义不容易但已被广泛使用并被老百姓所理解、认同而且被看作是比知识和能力更深层次的东西或者说是内化为人的内在的稳定性的品格是涉及人的格调、品位、品格的东西。而这些内在的品质更多地是文化的积淀、内化和转化的结果。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按当时的说法是切中时弊、顺应潮流经过了十多年的实践今天回过头来认识应加上四个字:“涉及根本”即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涉及根本就是涉及大学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涉及大学如何传承文化、实践文化、创造文化。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大学在特定历史阶段在育人中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目前有一种倾向想以“知识教育”来代替“文化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贬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精髓在“文化”二字它的魅力也在“文化”二字特点也在“文化”二字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融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于素质教育之中的是以优秀的文化培育、塑造人才的教育。所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高等教育方面就应重新认识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努力贯彻党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这方面的论述、讨论已经有很多了并且经过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我国大学的校园越来越具有文化的内涵新校园的建设更多地考虑了文化的氛围。校园建设要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共识这应该是多年来我国大学建设的一大进步可喜的进步这里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校园是师生学习知识、切磋学问、交流思想的场所它与一般的生活场所甚至与一般的文化场所有所不同它应该是一个高雅的、有文化积淀的场所是学校品位、格调的集中反映是学校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优秀的校园往往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沉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文化它使师生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大学校园应讲究秀美而不求奢华崇尚高雅而不落俗套大学校园要有它独特的品位与格调。而这种独特的品位与格调源于文化源于高雅、厚重的文化。因此大学必须重视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内涵要在办学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沉淀学校办学的文化。只有学校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校长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个大学的校园才会不断的为各个时期办学中的文化所充实。

摘自《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