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首页 > 决策参考 决策参考

高校管理和发展中的风险及规避

信息来源: 济宁学院 发布日期: 2013-10-08浏览次数:

高校管理和发展中的

风险及规避

宋战利

1999 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局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数年均增长率为 22.4%。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根本转型,迈入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行列,近些年也一直保持着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仍然存在许多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在繁荣的背后,还有风险与危机的涌动。

一、高校管理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类型分析

英国学者迈克尔·雷吉斯特说:“事实上,任何危机本身都孕育着成功的希望,同时也暗藏着失败的可能。”在高教发展中引入风险管理,就是要把握好危机中存在的希望。若要达到化险为夷的目的,必须正确地认识、预测、辨别和判断风险。在此基础上,按照教育规律和高校自身的特点,选择正确的策略和路径进行规避。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在压力

加入 WTO 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项内容,虽未实行全面开放,但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国外和境外高校拥有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之,他们的生源选拔方式、培养方式、衡量人才的标准与我们重学习、轻实践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不同,对优秀学子更具有吸引力。近年来,一些高考状元和优秀高考生纷纷选择到境外和国外高校就读。短期内,对拥有众多优秀生源的中国高等教育看似不会产生致命冲击,但长期影响确实不是“狼来了”的谎言。一些教育专家和社会精英开始不断地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一再呼吁改革我国大学选拔办法和培养模式。 如果我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缺乏充分的认识, 必然导致国内高校在与国外、境外争夺优秀生源的过程中处于被动。

(二)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与法制社会建设脱节

我国法制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师生法治观念随之不断强化,维权

意识明显提高。 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仍然是科层式治理结构,行政威权盛行,行政压服等管理方式还在发挥威力。许多学校的内部管理规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致使师生状告学校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福州大学学生穆某考试作弊,按学校内部规定无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愤而起诉,学校败诉。西北大学教师林某于2000年通过学校教授资格的评审;2001 年,学校又作出决定予以撤销。林某不

服,将学校诉至法院,学校败诉。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学校屡屡败诉,证明这些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国家现行的法律相抵触,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与法制社会建设的步伐脱节。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纷纷纭纭的官司都会给学校的社会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三)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缺乏深入分析

我们处在道德和价值重构的时期,新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和价值规范正在建构。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社会现实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高校中贫困生、特困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很重,需要认真疏导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因情感、心理障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问题导致的大学生自杀、自残和犯罪事件屡见报端,某些恶性事件令人震惊。这与学校未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漠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

育,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缺乏深入的分析不无关系。如此,给人才培养带来严重的问题和风险。

(四)学术不端损害学校学术声誉

我国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不甚健全和成熟,通常以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教材的数量而不是以质量为准, 这些成果与一个人的职称、职务和收益直接挂钩。学校内部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以完成任务的多少为绩效考核标准。个别大学评价机构侧重科研成果的数量,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利益的驱动,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的浮躁风气,使学术研究倾心于功利,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不仅给当事者所在高校带来名誉损失,也让学术界为之汗颜。

(五)人才流失造成的学术梯队断层

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人才队伍建设至为重要。人才的成长需要学术积累和时间磨练,有一个正常的成熟期。而一个人一旦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了较大影响,会有许多高校和研究单位向他伸出“橄榄枝”。从全国人才队伍的整体而言,总量是有限的,许多高校为快速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不惜血本吸引人才,到处“挖别人墙脚”。因为人才流动的机制不甚健全,优秀人才的流动常常造成一个人的双重身份,原有高校不愿意看到费尽心血培养的人才白白流失,扣住人事档案不放,吸引人才的高校弄虚作假重新为其建立工作档案。 一个人可以在两所大学领取工资,如此更是造成许多人效仿,十分不利于人才的稳定,也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人才竞争的无序,导致地方高校和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方面的压力和风险增大。

(六)信贷规模过大造成的财务风险

高校招生规模扩张之后,原有的校园和校舍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高校纷纷开辟新校区,进行举债发展。据报道,我国高校

的信贷总规模已达2000亿元。从一些学校的实践来看,由于没有充分论证合理的贷款规模,在利用中又不注意节约,还贷压力已经呈现,财务运作中面临的风险成为影响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

(七)突发事件处置不当的隐患

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流氓滋扰等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因处理不及时、不透明引发的学生集体上访等群体问不断暴露出来。忽视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不懂得因势利导,不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缺乏人性化管理,又不能及时地化解矛盾和冲突,都给学校大局的稳定带来风险。

二、规避当前可能出现风险的对策

高校管理和发展中面临的这些风险确实是对学校管理工作者的考验,但若认真应对,不仅能够化解,还能够使学校居安思危,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

(一)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学习型组织

我国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大学不仅应当在社会服务中坚持自己应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而且需要自觉地以其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在引导社会前进中发挥积极作用。克拉克·科尔说:“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不可避免地要向社会提供服务。 今天,知识是为每个人服务的。 ”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强调大学要适应快速的变革,保证可持续发展。当大学对外界变化过于迟钝,社会就对大学失去耐心大学为了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对内必须保持对话沟通,对外必须更加开放,强调创新和团队精神。 大学要加强自身发展规律研究。大学自创立以来,办学理念不断更新,这些都是对大学自身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也是推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强大学自身的研究,就是要把握不同大学个性化的规律和特点,学会不断丰富大学组织的管理,善于学习新事物,善于应对复杂局面。

(二)坚持依法治校,维护师生权益 高等学校权力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律、法规授权;二是高等学校自治权。 无论哪种权力的行使,都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前提,都必须严格遵守“以法律授权为限”的原则。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没有任何权力是不受限制的,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在高校管理中要注意两个原则:第一、公民权利是高校权力的界限,任何内部规定和制度都不能侵害公民的合法权利;第二、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区分两类规范的不同调整范围和实施方式。教师和学生状告母校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内部管理规定与法律、法规相违背。学校在处理违纪违规事件时,又没能做到透明、公开,没能给当事人充分的申辩机会。因此,坚持依法治校,就要鼓励和尊重广大师生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重新认识现阶段高校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以学校为主,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树立高校自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自治的观念。

(三)创新管理理念,增强信息沟通能力 传统的大学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现代管理学提倡这种组织结构的倒置。对于大学而言,科层式组织结构倒置可以带来管理理念的变革,需要管理者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给予教师、学生更多的关爱。程勉中先生将这种变革归纳为五个变:变“控制”为提供服务;变“操纵”为指导和激励;变“不计成本”为注重经营;变“权力集中”为重心下移;变“击败对手”为组织战略联盟共同体。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命题,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有些学者把大学称作“信息高度不对称组织”,也就是说大学管理中决策层与院系之间,校长与教师、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互相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多,隔阂甚深,互信机制不健全。如此,可能导致组织目标的共同愿景遭受挫折。 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要加强校务公开,通过校内网络、报纸和各种宣传媒介及时将学校的各项措施在第一时间周知师生。畅通各种渠道,让广大师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能够及时地反映到学校决策层面,各职能部门要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四)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加强内部审计 财务管理是经营大学的主要手段,影响着学校办学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财力资源的整合与配置要着力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重点工作。在确保重点和中心工作的同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安排,充分估量和预测运作中的风险,及时、准确地报告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财务预决算。在一些运用信贷发展的高校,需要制定合理的贷款偿还方案。编制财务预算时,必须充分征求各基层单位的意见,从学校大局出发合理分配资金使用额度,减少或杜绝浪费。大学是一个整体,每个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维护好这个集体的健康、协调发展,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从维护学校的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减少学校负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财力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同时,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监督资金、资源使用方向,核算使用效益,严肃执行审计结果。

(五)规范学术行为,加强诚信教育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学术的原创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优秀人才虽都有追求学术价值的自觉性和内心自律,但有时难免会受到功利性干扰。近几年来,剽窃、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屡见端,学术界的声誉受到极大影响。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疾呼,要严惩学术不端行为,遵守学术规范。一些学者指出,学术界之所以剽窃抄袭成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界长期以来在学术成果的生产、发表、评价等各个环节没有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存在制度缺陷。在没有统一规范的情况下,学校需要借鉴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经验,制定必要的学术规范。加强对师生的诚信教育,树立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观念和意识。

(六)抓好队伍建设,发挥使用效益 人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等皆离不开两支队伍,即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高校内部存在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某些矛盾和博弈, 其实质是两支队伍之间的不协调、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培养、提高与稳定的问题,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师资队伍培养上,要注意分类培养、分别提高,让乐于教学和善于科研的人才分别成长,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快乐工作。 干部队伍建设关键是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将他们的精力和思路吸引到谋划学校建设与发展上来,转变大学管理中的衙门作风,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学校的管理要保持经常性的活力,就要促使干部不断学习提高,不断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七)坚持开放办学,实施高等教育全球化战略 21 世纪的公民将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因此,大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未来要求的公民。我们的外语教学教给了学生许多知识,学生为应付考试也记忆了大量的单词,但在运用时即使简单的对话也很吃力。 这需要改革我们的外语教学方式,要以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鼓励本校学生到国外交流,鼓励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访问、考察,开展科研合作。在课程设置上,不仅应开设更多关于其他国家和国际问题的课程,而且课程应当体现国际观点,院校之间合作开展国际教育和跨文化研究。大学的国际化并不是美国化或西方化,而要在互相交流与合作中,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吸取对方好的经验与做法丰富各自国家的大学教育。

高等教育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变革而相应变化,大学正日益成为知识创新、思想创新的基地,应该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大学亦需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大学的办学思想更加开放。 为实现奋斗目标,学校应该就面对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和评价,并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及时解决问题,维护学校发展大局的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