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首页 > 决策参考 决策参考

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信息来源: 济宁学院 发布日期: 2013-10-08浏览次数:

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张 立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办学形式逐步多样化,内部管理更趋复杂化和专门化,管理工作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综合素质高、富有活力的管理干部队伍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尤其重要。

一、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高校已吸收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年轻学者加入到管理干部队伍,使得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总体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队伍庞大,条块分割,纵横交错,职责不明晰,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呈多元化趋势,部门间协调性差,办公自动化水平低,办事效益低;二是目前高校的管理人员中属行政管理或高教管理科班出身的极少,管理业务知识和管理技巧缺乏,不了解行政工作运行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凭经验办事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学校对管理队伍业务素质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般管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不能及时得到充实;四是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机制不健全,对管理人员缺乏分类管理和考核的指标体系及上岗要求,专职管理人员相对同层次的教师或双肩挑人员待遇偏低,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进取心和竞争意识。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二、高校综合型管理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人事管理、党务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社会化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目前高校各项事业正处于转型期的新历史条件下,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对高校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高校管理干部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干部能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国家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能担负起“管理育人”的责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及时掌握新思想、新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高校内部的各种问题,推动高校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高校管理干部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较强的哲学修养,能掌握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站在高等教育发展前沿对教育形势、发展态势、教改方向、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高瞻远瞩的理性思考、分析和研究,树立“以人为本”、“学术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高校管理干部既要懂教育管理,又要懂专业知识。他们要具备扎实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教育规划、教育目标、培养方案要有很高的科学决策能力;他们对与教育相关的事物要有很强的调查、观察、分析、提炼、总结的能力,同时又要对本校主要学科领域的一般知识和特点有所了解,能使管理工作合乎学科建设和发展实际,使教育在强化管理中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高校管理干部应有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作为高校管理干部要开拓教育事业新局面,“实干与创新”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实干精神,再好的见解、再周密的规划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工作不可能有起色、有作为、有成就。一个有作为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锐意改革,勇于开拓,敢于突破;又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将高校管理工作务实化、制度化、规范化,在不断创新进取中将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发展。

4、高校综合型管理干部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实践告诉我们,人文素养对一个管理者来说十分重要。它可以开阔管理者的思维、决策和管理能力。没有人文素养的管理者不可能是称职的,也不可能有大作为。人文素养是考核管理者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成功,直接取决于高校管理工作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高校管理质量水平,取决于高校管理工作者对高校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取决于高校管理工作者对高校管理的热情和投入。因此,高校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综合型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1、高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观念上高度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高校领导要改变过去“三重视三忽视”的倾向,即只重视学科专业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忽视管理队伍建设;只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训,忽视管理人员教育与培训;只重视专业学历、专业职称、专业业绩而忽视其管理业务素质高低、管理业绩大小、管理时间和精力投入。要关心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和自身素质培养提高问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人员聘用、考核、激励机制,要把管理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管理业绩突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会领导、会组织、会协调、会指挥并热心于管理工作、能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的管理骨干不拘一格地选聘到管理工作岗位上来,给他们以合理、公平的待遇,充分调动广大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机构设置科学、人员配置优化、管理制度合理、运行机制顺畅、管理效益最优的党务、政务管理系统。

2、加强高校在岗管理干部的管理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管理干部选拔的传统做法大多是选留本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从本校专业技术岗位上调整而来,虽在一定程度上是内行管内行,但他们缺乏行政管理、党务管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管理技能的系统训练,缺乏管理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对教育规律一知半解,从管理角度来讲他们是外行,他们的管理方式方法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大多凭经验,或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学校应对目前在岗的管理人员分期分批送至教育或行政管理专业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或深造,加强系统的管理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用新的高校管理思想充实在职人员的头脑。甚至可以送他们出国培训,或请外籍高校管理人员传授高校管理经验,学习外国先进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找出自己的差距,改进自身的管理工作。也可以鼓励在岗人员自学成才,或参加高校管理硕士、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学习,使大批在岗人员有高校管理岗位目标追求。要尽可能提供一定的条件支持、鼓励、奖励或引进管理人才。要建立选拔培养高校管理人才的竞争制度,要形成不断进取、敢于攀登、勇于拼搏、立志成才、争先争优、团结奋进的局面,在竞争中前进,在拼搏中成才。

3、加强新进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对新进的非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应加强岗前培训,让他们及早接受包括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财物管理等的管理基础理论、现行管理制度和专门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加强岗位职业道德与能力的教育培养,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方面、自然科学方面及计算机技术等综合知识的学习,要训练其科学统筹、计划及预测的能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高校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掌握高校管理工作对象的心理素质状况,以适应不同的高校管理工作的需求和较宽的工作面,要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予以妥善解决,要培养他们改革、创新意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探索高校管理工作的新领域、新机制、新方法。

4、加快推进高校管理人员职员制,健全管理干部优胜劣汰考核机制。在积极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同时,要尽快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要求,启动高校管理系统职员制,建立科学、适度、可行的职员职级体系和相应的聘用与管理制度和条例;要根据高校岗位管理和服务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设计职员分类管理制度,促进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充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的同时,也可适当地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管理人才,加强综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以适应高校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对于具有管理职能的高级职员岗位,特别是教学、科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主要职能管理岗位,更应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大力启用既具有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又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但专业技术人员一旦到管理岗位上,必须按职员来管理和考核。

5、要切实加强高校管理干部的人文修养。学校对现有管理者要提出人文素质的要求,并采取规定读书科目、开展人文讲座、进行人文素质考核等系列措施,以提高管理者的人文素养。

《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